課題研究方案范文《提高化學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一、 課題名稱:
《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背景:
始于上世紀20年代,國際就已經關注到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師行為。其中艾里奧特(Elliott 2000) 重申了理想的教師行為是:創造一種積極的學習環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有效運用語言、坦誠地對待學生、謹慎使用表揚、是優秀的問題解決者、清楚地講授、組織實在的互動。
而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
有效果: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它是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結果考察來衡量;
有效率:指低投入,高產出。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入或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
有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主要指教學目標與社會和個人教育需求的吻合程度。
崔允漷教授(2000):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這就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復、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初中化學教學就要追求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要想實現這一設想,有效教學的教學理念和策略是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強調初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本課題主要是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對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的提出。
三、實驗假說:
“有效教學”研究的歷史表明,“有效教學”是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涵一直隨著教學價值觀、教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學研究范式的變化而不斷擴展、變化。實際上,“有效教學”是人們在特定教學價值觀的支配下,依據教學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種理想的教學愿望。因此,新課程導致的教學觀的變化也必然會導致“有效教學”理念的創新和變化。通過本實驗的研究,引導實驗教師認真探索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的理念:
1.“有效教學”關注全人發展
2、“有效教學”要求確立現代教學效率觀
(1)怎樣備課才能高效
(2)如何上好高效的復習課
(3)如何進行集體備課
(4)新授課中如何恰當的創設情景才能高效
3、“有效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
4、“有效教學”需要反思與創新
四、研究目標:
(一)教學目標:
1、轉變觀念:追問教學的根本價值和特征
2、明確標準:研究基于標準的課堂教學,包括課程標準、學業評價標準、有效教學標準等
3、學習策略:有效的教學策略、學習策略
4、開發資源:教師、學生、學校、社區等
5、技術支撐:基于網絡的在線交流、合作等
(二)科研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高九年級化學教師的自身素質,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新課程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對人才的需求,自己摸索出解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徑,同時,還要培養一批能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網絡手段來教書育人的骨干教師。
五、實驗原則:
1、實驗設計原則:在實驗設計上要遵循全面性、控制性、操作性、重復性、可行性原則。
2、實驗操作的原則:在實驗過程中要遵循客觀性、實踐性、層次性、開放性、協調性、創造性、對比性及理論聯系實際等原則。
3、實驗
六、研究內容:
針對九年級化學教材上下冊,以一般的課堂教學評價為基本標準框架,強調學科本質、規律和活動的特殊性表達,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科實踐活動中來。注意課堂上情境的構建可以更多的從文字、活動、媒體等多方面來聯系現實的生產、生活實際,希望能夠形成科學有效教學策略的系統操作指南。
七、研究對象:
本縣各中學化學教師及九年級全體學生。
八、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過程中,力求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推廣,使理論研究的成果及時為實踐服務并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同時也使實踐的反饋為課題理論研究提供支撐。應用合作探究法、啟發法、比較分析法、歸納總結法、調查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研究方法。
九、實驗要求:
1、課題一經啟動,不得擅自更改課題及內容,否則,將撤消其實驗資格。
2、實驗基地要保持相對的穩定。
3、要保持實驗的連續性。
4、實驗者如不能繼續承擔實驗研究工作,未經單位同意不可以更換實驗人。
5、試驗者可依據課題內容自己設計進行子課題研究,子課題可依據本課題組自行擬定。
十、實驗成果展示:
1、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2、科研;
3、教學模式課。
十一、實驗機構組成:
1、課題負責人:單鑫
2、顧問指導組:王紹剛:建昌縣教育科研部主任
朱桂平:建昌縣教育科研部科研員
王寶興:建昌縣初中研訓部主任
裴昌明:建昌縣初中研訓部副主任
杜炳生:建昌縣初中研訓部副主任
曹淑玉: 建昌縣第一初級中學教導主任
王秀娟:聯和初中教學副校長
董立民:喇嘛洞初中教導主任
李世嚴:玲瓏塔鄉中學教學副校長
劉友賀:巴什罕初中教學副校長
張守波:八家子初中教學副校長
張玉和:娘娘廟初中教學副校長
吳樹臣:要路溝初中教學副校長
姜繼明 :黑山科初中教導主任
朱世田:藥王廟中學教學副校長
3、實驗教師組:姜繼明、許臣、周中林、劉群、郭維杰、張含超、李穎、劉天悅、姜德娟、 張紅霞、衣偉晴、周友娟、張玉飛、宮文艷、張翠琴、李桂英、趙亞楠.
4、片區實驗負責人:
中片區組 : 李穎
東南片區組 :姜繼明
南片區組 : 劉天悅
西南片區組 :張玉飛
十二、具體實施計劃:
實驗時間為18個月:2009年4月20日——2010年10月20日。
第一階段:(4月20日—5月20日)實驗準備階段,立項、開題,調查、前測,(實驗對象的體制基本情況)。確定研究人員、實驗對象及培訓實驗教師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課題論證,制定實驗方案。①設計實驗假說中的訓練方案。②控制實驗中的相關條件。③完成實驗的前測工作。
第二階段:(5月20日—6月20日)實驗一,各組分別依照總課題組的要求,制定并實施子課題的研究工作。
第三階段:(6月20日—8月15日)總結一,分析,總結,調整,重設。進行成果鞏固、整理、歸納總結,形成理性材料。
第四階段:(2009年8月15日—2010年1月15日)實驗二,根據前一階段的實驗成果及存在的問題,修正實驗中的錯誤,更細致地深入地進行實驗。
第五階段:(2010年1月15日—2月15日)總結二,提煉材料,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申請階段性檢查驗收,構建模式,征集科研和評價優質課題研究課。
第六階段:(2010年2月15日—2010年6月20日)實驗三,提高、鞏固、完善。進一步深刻實驗。
第七階段:(2010年6月20日—2010年9月15日)總結三,實驗總結階段,歸納整理 。
第八階段:(2010年9月15日—2010年10月20日)實驗驗收階段,撰寫、提交實驗報告。對各種實驗成果申請專家鑒定、評估、驗收。
工作要求:
①在總結階段,每位教師上交一份實驗報告或總結材料,以說明實驗的進展情況、遇到的問題、取得的經驗和實驗成果等等。
②申請上級教育科研部門,對實驗運行的階段性成果進行評估、檢查和指導,組織實驗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和調整。
③不斷地充實課題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及時吸收外界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實驗方案,確保實驗工作的順利圓滿完成。
④實驗教師在實驗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可以對一些教學實驗進行一些改進,以體現環保、節約藥品等理念,如果適用可以在各實驗教師中推廣。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課題研究方案范文《提高化學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文章地址:http://m.guanyisy.comhttp://m.guanyisy.com/anli/keti/15788.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