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研究法的適用范圍
行動研究法一般分為兩種類型獨立進行的和聯合性的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在真實、自然的教育實踐情景中,由教育實踐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針對教育實踐問題提出改進計劃,并在教育實踐中實施、驗證、修正而得到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那么,行動研究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呢?本文詳細為您解介紹。
行動研究法的適用范圍:
主要是適用于教育實際問題而不是理論問題的研究,單個教師的行動研究的特點是規模小,研究問題范圍窄,具體易于實施,但力量單薄,很難從事深入的、細致的、說服力強的研究,所以不推薦。協作性行動研究的特點是可以發揮多個教師的集體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論的指導方面較欠缺。
學校范圍內的聯合行動研究是專業研究人員、教師、政府部門、學校行政領導等組成的較為成熟的研究隊伍從事研究。這是較為理想的行動研究,它的特點是有專業人員參與,有較強的理論指導,研究力量大,充分的發揮領導、教師、研究人員的作用。
行動研究的適用范圍主要是適用于教育實際問題而不是理論問題的研究,以及中小規模而不是宏觀的實際研究,所以特別適合中小學教師使用,行動研究針對教育的實際情境而進行,從實際中來又回到實際中去。
行動研究法的實施步驟:
(1)發現問題,在教育教學實驗工作中,通過思考發現存在的問題。
(2)鑒定問題,從所發現的問題當中選擇研究的課題,調查問題存在的原因,為有效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3)查閱文獻,作好行動研究的策劃和籌備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利用研究者自身的現有條件,深入研究有關文獻和信息,了解、掌握“問題”研究的國內外、省內外現狀,了解解決問題的相關理論。
(4)建立假說,假說是某種行動可能產生某種結果的預測,是未經證實的結論。假說應包括兩部分,一是將要采取的行動;二是對行動結果的預測。
(5)擬訂計劃,應遵循可行性、協調性、同步性和操作性等原則。計劃應包括如下內容:標題、目的、假說、被試的選擇、變量的控制、方法、步驟、材料與實施工具的選擇、人員與分工、經費、研究時間及研究措施等。
(6)實施行動,根據計劃和研究假說進行研究行動,在行動過程中,通過觀察、調查、問卷、測驗等研究方法,不斷搜集各種資料和數據,并根據行動中得到的信息,不斷對計劃內容加以改進。
(7)評價結果,實施研究行動結束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辦法,在專家指導下,將研究結果加以整理,得出結論,供評價行動研究效果和推廣之用。
(8)反饋,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把行動研究獲得的科研成果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發現新的問題,在以往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轉入下一輪行動研究。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行動研究法的適用范圍
文章地址:http://m.guanyisy.comhttp://m.guanyisy.com/anli/keti/14046.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