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
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撰寫包括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主要觀點與可能的創新之處、預期研究成果、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本文詳細介紹。
《新型家校共育新途徑之探求》開題報告
當今的學校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理應努力創新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機制,調動各方教育積極性,激發全社會教育活動。結合我校實際,家長大多擁有較好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家長課堂也就應運而生,既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又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錘煉一顆向上崇善之心,成為鏈接學校、家庭、孩子心靈的一座金橋。
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新型家校共育新途徑之探求,是針對傳統意義上的家校合作觀念提出的。傳統意義上的家校共育方式主要有開家長會、家訪、家長學校等,新型家校共育觀則旨在探求更新更有效的共育途徑,通過更有效地挖掘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育潛力,最大化開發和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逐步形成家校聯手共育英才的良好態勢。
教育孩子是全社會的任務,特別是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單靠學校和教師勢顯得單力薄。所謂“家校共育”,是指學校充分開發利用家長這一有力的教育資源去優化學校教育環境,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學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本課題側重于結合開設家長社團課堂的實踐,把家長請進課堂,利用讓家長結合自身特長、行業優勢,為孩子們帶來別樣的課程資源,讓孩子們領略到來自不同家庭的教育風格,接受授課家長傳遞的各種學識,對拓寬他們的視野、引發他們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參與授課的家長通過這種特別的體驗,對“教育”二字會有更深刻的感受和領悟,促進教育差異的互補共贏,達到“共育”的目的 。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對質量的每個個體都應考慮制訂不同層面的標準,以符合目標一致的原則。為此,質量框架特別強調和鼓勵各國在本土適宜和文化適切的情況下,制訂出符合本國、本地區乃至各教育機構自身特色的質量框架并進行不同的實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指出:“明天的教育要試圖使家長能夠直接參與學校結構,共同制訂教育計劃,并共同實施。”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從最廣義的教育來說,它是一個社會的過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都在教育著兒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當中,父母和老師占首要的地位。”
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共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關心社會教育,幫助子女養成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好孩子既是學校的任務,也是家長的責任,家長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紐帶,學校要根據本校家長和學生的情況,開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豐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動,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的作用。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目標:讓家長有更多了解學校教育、關注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更加自主發展,快樂成長。家長和學校通過課堂這條途徑,共同為孩子搭建舞臺,提供資源,逐步形成互動、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家長關系,悄然家長的素質和行為習慣,貼近家長與孩子的心靈。促進家長信任和支持工作,更把學校當做精神家園精心呵護!
內容: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與特點,定期舉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講座。如醫務工作者進行生命健康教育,司法工作者宣講法律知識,種植能手進行現代農業科技指導等。
重點:以家校課堂為家校共育平臺進行發展、創新;站在理論的高度,探索新時期我國家校共育的內涵、特點和做法,獲得具有推廣性的普適經驗。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研究的思路:授課主題的確定、內容的選擇、課時的安排等
本課題研究將嚴格按照“確定主題—選擇內容—制訂方案—實踐研究—交流總結——申請結題”的程序進行。先對本校學生現狀作全面了解,明確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再組織本課題組教師學習課題研究的內容、任務和具體的操作研究步驟。通過一系列的應用研究活動,了解家校共育的發展過程,建立起家校共育體系,依托江蘇省海門中學附屬學校課題實驗研究中心交流平臺,完成新型家校共育新途徑的探求,以此推動在學校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應用與發展。
2.研究的過程:搜集資料—確定和完善授課內容—課后反思—調查研究。
3.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學習借鑒他人研究成果,尋求理論支撐,有針對性地研究并指導實踐。
(2)問卷調查法。通過編制相關問卷,調查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現狀以及實施家校共育措施后思想發展和學習效果發生的變化。
(3)行動研究法。教育實踐中深入研究和探討,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每周定期邀請家長到校給孩子上課,開通班級 QQ群、微信群、班級公眾號,加強溝通、協作,不斷進行反思、總結、改進,提高研究實效性。
五、主要觀點與可能的創新之處
課題研究過程中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彌補學校德育課程資源的不足,有效推進德育教育,發揮教育的合力,切實提高學校教育的實效性。
六、預期研究成果
教師和家長撰寫心得、體會、論文
定期評比“最美家長課堂”“最美家長”
形成成果研究報告
七、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本小組成員從事初中教育教學及學校行政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水平,富有創新精神,并有一定的科研理論基礎和科研能力,曾多次參與過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有多篇德育論文發表或獲獎。
2.該課題已有了前期的探索和準備,成員對課題的繼續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
3.本課題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環境,得到了校領導的大力支持。
本文由卓文著作網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鏈接。
文章名稱: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
文章地址:http://m.guanyisy.comhttp://m.guanyisy.com/anli/keti/23766.html
相關閱讀
- 2025-06-26申報課題需要的材料明細
- 2025-06-23課題的審核要素
- 2024-03-01課題結題證書是一人一張嗎
- 2024-03-01課題分工安排
- 2024-03-01課題開題如何論證
- 2022-02-10課題申請書范文2篇
- 2022-02-09橫向課題經費報銷技巧
- 2022-02-09qc課題是什么意思
- 2022-01-27課題研究方案與課題開題報告區別
- 2022-01-27課改專題類選題推薦